“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進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引領作用,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應如何理解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性?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相匹配的現代產業體系應具備哪些主要特征?
新發展格局需要以現代產業體系為關鍵支撐
中國經濟時報:“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對現代產業體系的總體要求。應如何理解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性?
魏際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關乎我國發展全局的一項重大戰略抉擇,是轉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是促進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基石,是應對全球經濟、產業、投資、貿易、供應鏈格局深刻調整的關鍵舉措,是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推動科技與經濟以及各次產業深度融合的現實要求,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保障。
胡敏:現代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產業支撐,是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生產和服務部門,構成國民經濟體系的核心支柱和關鍵樞紐。按照“十四五”規劃綱要部署,現代產業體系的內涵至少包括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生產生活性服務業以及為產業通暢運行所必須具備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實施產業這幾個部分。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匹配的現代產業體系,就表現為產業基礎的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價值鏈的延伸化增值化高端化。實現國民經濟的現代化必須實現產業體系的現代化。從重要性上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一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重要物質生產基礎。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析國民經濟運行時,以對社會總產品的劃分為依托,將整個社會生產劃分為生產生產資料的部門和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兩大部類,二者相互促進并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暢通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個環節的循環,不斷推進社會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以此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推進國民財富的創造和國民經濟的進步。隨著生產力水平的發展和科技進步,產業經濟的內涵和表現都有了很大的拓寬和深度的融合,但生產發展和技術進步的目的仍然是要為社會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更高水平的服務,要以更有效率的資源配置實現投入產出的最大化、最優化。從新時代的產業體系現代化來說,就是要不斷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產業體系的全面轉型升級,實現生產要素配置優化,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目標。
二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實現現代化經濟體系跨越發展方式轉變、優化經濟結構、增長動力轉換攻關期的迫切要求。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缭竭@個爬坡過坎的關鍵期,必須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本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笆奈濉币巹澗V要再次提出要構建這樣的現代產業體系,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本是現代產業體系的“四個輪子”“四大支柱”,必須更大著力、協同發展。這些年來,我們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顯著提升了我國產業經濟的質量優勢和產業競爭力,取得較大進展。但在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自主性、創新性、穩定性上還暴露出不少短板和弱項,尤其在關鍵核心技術自有率、創新力、競爭力上還弱于或者受制于西方發達國家,一旦國際經濟“風吹草動”,我們往往會陷于被動?!笆奈濉睍r期,我們必須在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上下大功夫,在“卡脖子”領域有實質性突破。
三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支撐。中國必須依靠獨立自主堅強自己的全產業鏈供應鏈,才能支撐起強大國內市場,充分發揮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進而形成國內國際各類要素集聚的強大引力場。為此就需要加強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提升面向未來的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構建起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群,打造起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構建起這樣整體性的現代產業體系,才能應對未來各種變局,實現更加安全、更可持續的發展。
張厚明:一是有利于培育形成發展新動能?,F代產業體系的核心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創新能力強的有機產業集群。“十四五”時期,我國將立足自身基礎,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各種有利條件,努力構建高端產業和新興產業占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從而形成發展新動能和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有利于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笆奈濉睍r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繼續深入推進,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將有利于我國抓緊戰略發展機遇,推動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發展聚集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從而搶占新一輪競爭的制高點,在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中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
三是有利于破解“十四五”時期發展難題。“十四五”時期,我國仍面臨著產業層次較低、質量效益不高、環境污染嚴重、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突出矛盾和問題,通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將經濟發展轉變到更加注重結構優化、更加注重質量效益、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方式上來。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是破解發展難題最為有效的途徑和方式,也是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在于立足國內、暢通循環、順應未來
中國經濟時報: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相匹配的現代產業體系應具備哪些主要特征?
魏際剛: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相匹配的現代產業體系應具有體系完整、結構優化、空間布局合理、治理高效、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大中小企業共生、安全充分保障、綠色化程度高、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強、開放包容、供需匹配等特征。
胡敏:我理解,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相匹配的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在于立足國內、暢通循環、順應未來。因此,這樣的現代產業體系應當凸顯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自主創新。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產業競爭背景下,產業創新的立足點只能依靠國內。按照“十四五”規劃的思路,不論是國家戰略層面,還是企業主導層面,亦或產業協作層面,都強調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引導產業鏈關鍵環節放在國內。要以戰略規劃為引領,立足國內自主創新,構建起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加快各個產業領域的融通創新和平臺協作支撐。
二是包容開放。必須看到,中國產業發展受益于國際經濟技術循環,未來國際經濟恢復性增長也需要中國經濟的強大發展,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外溢性是客觀存在的,我們需要更大力度地通過高水平開放,主動增強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開放性,通過更便捷性的制度性開放吸納國際創新要素和人才要素。
三是體制暢通。要切實破解各種體制性制度性障礙,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中做好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緊密結合,既能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在產業現代化構建中的制度優勢,又能充分尊重產業經濟發展內在規律,激發各類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激發各類要素的創造力創新力。
張厚明:一是產業創新性。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最大推動力是創新,而產業的創新能力體現在技術和制度兩個方面。在技術創新方面,產業整體創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各個企業持續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而在制度創新領域,更多的是從微觀層面要求企業在管理制度、作業程序等制度安排上進行創新性改革,從而使得生產效益得以提高。
二是產業集群性?,F代產業體系的形成過程就是多條相關產業鏈上具有關聯關系的企業在該區域進行集聚,這些企業在這個特定區域內進行生產活動時可以顯著節約運輸成本、消除信息不對稱以及通過互相學習達到技術擴散的效應。當前,產業能否集群發展已成為決定產業能否擁有競爭優勢的關鍵。
三是融合滲透性。在現代產業體系的建立與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融合性,其主要體現在信息技術對服務業、工業和農業的滲透、服務業對農業和工業的融合滲透、各個產業部門內部各行業間的互相融合滲透。產業之間互相融合可以共享各自的比較優勢,通過技術擴散、知識溢出等效應來推動產業結構演進和高級化發展,進而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四是協同性?,F代產業體系要求擁有質量優良、數量龐大、配置高效、結構合理的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優質要素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并建立起要素之間的協同機制,四個方面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形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五是開放性。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隨著全球一體化的不斷加深,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要求實現更高層次的參與國際產業的分工和協作,通過依托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并利用好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從比較優勢過渡到核心競爭力優勢。
著力發揮現代金融在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經濟時報:各位對“十四五”時期我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有哪些政策建議?
魏際剛:一是以需求為導向,以市場為核心,以科技為支撐,產業體系、結構、能力與需求體系、結構、能力相匹配。二是以強國目標為指引,揚長補短,加快產業基礎能力現代化步伐,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部署未來產業。加快推動創新能力提升。加強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推動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一體化建設。三是形成以質量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以消費者滿意標準定義產品與服務標準。四是推動產業綠色化步伐,推動綠色理念貫穿產業發展全生命周期。五是推動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推動更高水平開放,海納百川,形成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所需的良好內外環境。六是推動要素升級,促進要素高效流動配置。七是統籌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八是優化產業區域空間布局,推動國內地區間產業合理分工、有序轉移。九是推動產業與文化、產品與藝術結合,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大文化內核。
胡敏:“十四五”規劃綱要再次強調的加快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本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事實上也點出了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政策導向。這里我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著力發揮現代金融在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十四五”規劃綱要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強調要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雖然這是放在宏觀經濟治理層面,但增強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內在要求。我國資本市場發展30多年取得不小進步,但從目前看還存在諸多制度性問題需要實質性破解?!笆奈濉睍r期,需要更大力度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切實形成與現代產業體系相適應的產業融資結構,形成一個健康發展和具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將有助于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動產業發展新舊更替、推進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張厚明:一是以要素協同為橋梁打造產業創新生態體系。在科技創新領域,整合各類優勢科教資源,建立研發機構、領軍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力量共同搭建的創新生態體系,建立健全以市場為導向的科研成果激勵機制,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在現代金融領域,推進金融業改革創新步伐,大力拓展金融業務領域,實現現代金融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加快發展民營銀行以及普惠金融和多業態中小微金融組織,并通過制度設計、政策調節、監管規范等手段構建差異化競爭、特色化經營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在人力資源領域,實施進一步開放政策,引進現代產業發展急需的領軍人才及其團隊,建立高端專業人才、職業技術教育等多層次的培訓體系。
二是以數字化為牽引助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數字化是全球經濟轉型的大勢所趨。應重點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制造業領域的應用和創新,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助推產業數字化發展。積極推進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產業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積極培育并支持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等健康發展,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以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努力推進數字產業化進程。
三是以安全協同為抓手構建產業開放體系。支持優勢企業及相關機構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技術標準制定以及國際研發合作等活動,提高國際規則制定話語權,以此提升產業全球控制力。以“一帶一路”倡議為紐帶,打造基于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為核心的國際生產體系,在沿線國家積極引入國內制造業價值鏈上的本土龍頭企業的標準和品牌,順應經濟全球化橫向分工的區域化集聚趨勢,加快布局“以我為主”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提升產業全球影響力。積極建立健全產業安全的預測預警系統,構建具有輔助決策、數據共享、通信指揮等功能的應急響應綜合應對平臺,增強產業發展韌性的同時,提高產業安全保障能力。
單位名稱:山東省特種設備協會賬 號:1602023919200059151開 戶 行:濟南工商銀行趵突泉支行稅 號:51370000MJD6177755
聯系地址:濟南市華能路89號山東質監綜合服務大廈2樓205室郵政編碼:250100 傳 真:0531-55692988綜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訓 部:0531-88023952 0531-88023939 評 審 部:0531-88023938 學術交流部:0531-8802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