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2017年環境保護突出問題綜合整治攻堅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貫徹執行。
《2017年環境保護突出問題綜合整治攻堅方案》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自然保護區條例》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結合環保督察要求,集中解決一批突出環境問題,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當前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在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成為制約山東發展的突出瓶頸和短板之一,形勢嚴峻,任務艱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氣污染較重,環境質量改善壓力大。2016年,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分別是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1.9倍和1.7倍;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排放強度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煤炭消費量持續增長,完成國家下達的削減任務形勢嚴峻;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散煤燃燒量大且低空直排,清潔采暖工作進展緩慢,7個傳輸通道城市氣代煤或電代煤工程進展明顯落后于京津冀豫等周邊省份;柴油車和重型柴油車數量居全國首位,公路貨運量居全國第二位,交通尾氣污染重且監管難度大;“散亂污”企業、燃煤小鍋爐、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源量大面廣,多數為污染物直排,嚴重影響區域環境質量;建筑工地揚塵綜合治理落實“六個百分之百”不到位;氧化鋁、電解鋁、鑄造、炭素、醫藥農藥等重點行業采暖季錯峰生產任務重、落實難;單機1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1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結構調整優化周期長,污染治理難度大。
(二)水環境質量與國家考核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部分河流水質出現反彈,上半年83個國家“水十條”考核斷面,劣Ⅴ類水體斷面占12%,超出年度目標3.6個百分點;部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進展緩慢,距年度目標差距較大;部分區域生活污水溢流問題突出,納管企業預處理不達標或偷排高濃度廢水沖擊污水處理廠的案件時有發生;部分城市污水未做到全部收集處理,管網覆蓋有盲區,雨污分流不徹底,影響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效率;重點行業企業穩定達標排放漏洞多、隱患多;入河入海排污口底數不清,監管不到位;畜禽養殖量大面廣、個別地區污染問題突出,僅劃定的禁養區內就有2.6萬個畜禽養殖場(小區)和專業戶,距年底關閉搬遷時限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一些地方存在納污坑塘,嚴重影響環境安全,道路橋梁穿越飲用水水源地及南水北調輸水干線的環境風險隱患比較突出,環境安全防控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亟待加強;河湖水域岸線違章建筑和違法傾倒垃圾、渣土、秸稈問題突出。
(三)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問題突出。自然保護區內普遍存在違法違規問題,部分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尚有200余個違規問題未完成整改。違法侵占保護區問題突出,一些保護區內建有風電、房地產、公路和旅游等違規項目,個別保護區實驗區被化工企業侵占。保護區管理基礎薄弱,45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中,90%以上未批復總體規劃,80%以上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標識設置不規范等問題。
(四)環境執法監管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不力,壓力傳導層層遞減;上下協調、部門聯動機制不暢;對環境違法行為監管不到位、處罰不到位、執行不到位、督查不到位問題突出;環境守法氛圍尚未穩固,工業企業超標排污時有發生,部分地方甚至發生阻擾執法檢查和撕毀封條違法生產事件;基層環保執法能力和職業化水平與環境管理需要不匹配。
二、整治攻堅總體思路
認真踐行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思想,站在旗幟鮮明講政治的高度,堅決完成國家交給山東的各項環境保護任務,按照“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約束性要求,針對全省大氣、水、生態保護、執法監管等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施策、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合力攻堅,以釘釘子的精神,限期完成整治任務,用強有力的環保舉措,倒逼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綠色化、生態化,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三、大氣環境突出問題攻堅目標措施
2017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達到61微克/立方米左右;2017年采暖季,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7個傳輸通道城市力爭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0%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0%以上。
(一)全力推進煤炭消費壓減工作
1.加快實施《山東省2017年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行動方案》,嚴控煤炭消費增長,督促協調省直相關部門及各市盡快將各項分工任務落實到位。年內實現煤炭消費量凈壓減2706萬噸,爭取凈壓減3356萬噸,全省2017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38233萬噸以內。
2.根據《山東省2017年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行動方案》,突出抓好鋼鐵行業去產能、淘汰燃煤小鍋爐、淘汰落后煤電機組、重點耗煤企業違規產能清理、實行清潔供暖等煤炭消費壓減重點任務。按照部門職能分工,細化各項壓減煤炭消費措施,制定工作計劃,落實具體責任,明確時間表,加強跟蹤督查,分行業、分企業量化核算煤炭消費壓減實際效果。
3.加強對各市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的督查考核。對未完成煤炭消費壓減任務的設區市暫緩審批其各類新建、擴建、改建耗煤項目,上一年度未完成的減量目標,繼續納入下一年度進行目標考核。
(二)全力推進冬季清潔采暖
1.2017年年底,7個傳輸通道城市20萬人口以上縣城基本實現集中供熱或清潔能源供熱全覆蓋。
2.多渠道拓展天然氣氣源,積極協調中央石油企業加大對我省的天然氣供應量,保障氣源供應。積極推進天然氣供應向村鎮延伸覆蓋。完善500千伏變電站及輸電主網架、220千伏為核心的市級輸配電網,爭取平均每縣(市、區)擁有2座以上220千伏變電站。
3.2017年11月15日前,7個傳輸通道城市各完成5萬戶以上氣代煤或電代煤工程。各市在2017年7月底前制定完成氣代煤或電代煤工作實施詳細方案,將具體改造用戶細化到縣(市、區)、鄉鎮(街道)、戶,并于2017年8月底前上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9月底前,完成居民戶內采暖、保暖設施建設改造工程,通過改造屋頂門窗、搭建戶外連廊等措施,增強房屋保溫功能。11月15日前完成調試及竣工驗收工作,達到正常采暖保暖要求,完成以氣代煤或以電代煤工程建設。 氣代煤或電代煤工程的氣源(電源)及管網(電網)的建設、改造,各市要于2017年8月底前完成。省、市級政府對配套電網工程給予補貼,承擔配套輸變電工程的征地拆遷前期工作和費用,統籌協調“煤改氣”“煤改電”用地指標;氣代煤或電代煤的居民用戶設施購置及安裝所需費用,市、縣(市、區) 財政按照適當比例給予補貼,省財政對財政困難縣予以補助。建立健全鼓勵清潔取暖價格機制。完善“電代煤”價格政策,7個傳輸通道城市中,“電代煤”居民用戶,采用電鍋爐、電地熱等方式采暖的,年用電量超出4800度的部分,暫不執行居民階梯電價第三檔用電價格。擴大居民峰谷分時電價政策試點范圍,鼓勵居民用戶根據電采暖設施用電特性,自愿選擇執行居民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城鄉居民住宅小區使用熱泵,利用地熱能采暖的(非經營性),用電價格按照居民合表電價執行。支持“電代煤”用戶通過售電公司代理或電網企業統一代理等方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進一步降低電費負擔。電網企業因“電代煤”項目增加的配網建設投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計入電網企業有效資產,通過輸配電價疏導。進一步完善“氣代煤”價格政策,相關地區要進一步完善階梯氣價制度,結合當地氣候、采暖用氣需求等實際情況,合理確定獨立采暖用氣價格。支持具備條件的“氣代煤”用戶與上游天然氣供氣商直供交易,進一步降低用氣成本。鼓勵各地通過補貼等方式,進一步降低“電代煤”“氣代煤”居民用戶用電、用氣價格。
4.合理布局規劃經營網點,嚴控散煤銷售使用。清理整頓煤炭經營秩序,依法查處劣質散煤銷售行為,堅決取締無照經營散煤網點,嚴厲查處非法違法行為。加大聯合執法檢查力度,重點加強對煤炭生產、加工、儲運、銷售、使用等環節的分類管控。
(三)全力推進“散亂污”企業取締和燃煤小鍋爐淘汰
1.2017年9月底前,7個傳輸通道城市完成55227家“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工作,其中,關停取締23215家,提升改造32012家;其他10個城市于2017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工作。堅持邊整治、邊摸排,對新排查出的“散亂污”企業,本著“先停后治”的原則,責令立即停止生產,分類進行取締或整改;列入清理取締類的,按照“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除原料、清除設備、清除產品)的標準,限期完成關停取締,并堅決杜絕擅自恢復生產的現象;列入整改提升類的,限期進行整改,經整改仍達不到要求的,9月底前完成清理取締。
2.2017年10月底前,7個傳輸通道城市全面淘汰轄區內的燃煤小鍋爐,合計15704臺,15766蒸噸/小時。其中,濟南市全面淘汰轄區內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以及茶爐大灶、經營性小煤爐;淄博、聊城2市全面淘汰轄區內2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濟寧、德州、濱州、菏澤4市全面淘汰轄區內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其他10個城市按照《山東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要求,按期完成燃煤小鍋爐淘汰任務。在全面淘汰現有燃煤小鍋爐的同時,持續開展排查,發現一起、糾正一起。
(四)全力推進重點工業行業污染防治
1.實施特別排放限值。自2017年8月1日起,國家和省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已有特別排放限值的行業(包括鍋爐),7個傳輸通道城市新受理環評審批的建設項目全部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自2017年10月1日起,7個傳輸通道城市火電、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水泥以及鍋爐等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VOCs執行國家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山東省區域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有更加嚴格排放標準的,從嚴執行。2017年7月底前,7個傳輸通道城市逐行業將轄區內執行特別排放限值的企業清單報送省環保廳,并向社會公開。
2.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應于2017年6月底前完成整治并達到《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0-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1-2015)、《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2-2015)等相關標準要求的石化企業,應確保治污設施穩定運行;尚未完成治理或污染物排放不能穩定達標的企業,實施停產整治。各市于2017年7月底前將轄區內全部石化企業清單、治污設施建設和達標排放情況向社會公布。10月底前,有機化工、表面涂裝、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企業必須配套VOCs污染防治設施并確保穩定運行。2000個密封點以上的有機化工企業,參照《石化企業泄漏檢測與修復工作指南》方法,完成首輪泄漏檢測與修復工作。7個傳輸通道城市在2017年9月底前,其他城市在10月底前,公布有機化工、表面涂裝、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企業清單及治理工作進度。未完成整治工作的企業,自11月1日起,實施停產整治。
從事橡膠生產、制革、廢塑料加工、板材加工、汽修噴涂等的VOCs排放源,應配套建設污染防治設施,無污染防治設施或防治設施不正常運行的,實施停產整治。各市要立即開展相關污染源摸底調查,對VOCs直排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于2017年10月底前公布污染源清單和整治工作進展。
3.加快推進小火電和燃煤鍋爐超低排放。2017年10月底前,7個傳輸通道城市全部完成單機10萬千瓦以下燃煤小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合計348臺、726.25萬千瓦;其他10個城市力爭于2017年年底前完成。2017年年底前,7個傳輸通道城市單臺1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替代,合計404臺、28005.5蒸噸/小時;其他10個城市完成改造或替代的臺數達到80%左右。
(五)深入推進工業企業冬季錯峰生產
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全省所有水泥生產線,包括利用電石渣生產水泥的生產線,全部進行錯峰生產。其中,承擔居民供暖、協同處置城市垃圾和危險廢物等保民生任務的生產線原則上可以不進行錯峰生產,但要根據所承擔的任務核定最大允許生產負荷;7個傳輸通道城市錯峰范圍包含粉磨站,其他10個城市不含粉磨站。根據《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組織水泥企業錯峰生產、明確時間要求的市,可組織相關企業在執行全省整體錯峰時間的前提下,根據本市實際,制定并執行嚴于全省統一的規定。達標排放的氧化鋁、電解鋁、炭素等行業分別限產30%以上、30%左右、50%以上(按生產線計),達不到相應排放標準或限值要求的實施停產。鑄造、涉及原料藥生產的醫藥企業VOCs排放工序和生產過程中使用有機溶劑的農藥企業VOCs排放工序,按照《實施細則》要求落實。7個傳輸通道城市于2017年9月底前將以上行業執行錯峰生產停限產生產線清單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保廳備案,并向社會公開。
(六)全力推進重型柴油運輸車管控
1.2017年8月1日起,未安裝顆粒物捕集器(DPF)的國Ⅲ排放標準重型柴油營運貨車,不予環檢;每季度對柴油檢測線的檢查率實現100%;對數據作假等違法行為實施頂格處罰,取消環檢資格并移交公安機關追究法律責任,參與作弊的工作人員禁止省內從事該行業。
2.2017年12月底前,7個傳輸通道城市國Ⅲ排放標準重型柴油營運貨車全部加裝DPF和實時診斷車載遠程通訊終端,建立DPF運行狀態監控系統。本方案發布之日起3日內,交通運輸部門提供所有重型柴油營運貨車車牌號;交通運輸部門提供牌號之日起3日內公安交管部門篩選出國Ⅲ排放標準的車牌號,并反饋給交通運輸部門。2018年1月1日起,對達不到排放標準及沒有加裝DPF的國Ⅲ排放標準重型柴油營運貨車和私自停止DPF運行等行為的重型柴油營運貨車,注銷車輛營運證。10月底前,在省際交通卡口及7個傳輸通道城市重型柴油車輛通行的交通干道建設60套黑煙抓拍系統。11月1日起對入魯的外省排放明顯可視污染物(黑煙)重型柴油車依法處罰并勸返,對省內的違法車輛依法實施處罰,并定期向社會公布處罰信息。每月在重型柴油貨運車輛集中停放地開展一次聯合執法檢查與抽測,對未添加車用尿素、DPF工作不正常或尾氣檢測不達標的,由公安交管部門依法處罰并督促車輛7個工作日內維修、上線檢測。8月底前,7個傳輸通道城市完成城市建成區達不到國Ⅳ排放標準的重型柴油車限行區域的劃定,其他市也可以根據本市實際參照執行。對違反限行規定的車輛由公安交管部門實施處罰。10月1日起,7個傳輸通道城市公安、環保、交通運輸等部門在重型柴油車主要通行道路、物流貨運通道等持續開展對重型柴油車的綜合執法檢查,對發現的超標排放重型柴油車責令限期整改并依法處罰,定期向社會公布處罰信息。7個傳輸通道城市組織轄區內大宗
單位名稱:山東省特種設備協會賬 號:1602023919200059151開 戶 行:濟南工商銀行趵突泉支行稅 號:51370000MJD6177755
聯系地址:濟南市華能路89號山東質監綜合服務大廈2樓205室郵政編碼:250100 傳 真:0531-55692988綜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訓 部:0531-88023952 0531-88023939 評 審 部:0531-88023938 學術交流部:0531-8802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