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世錦看來,經濟下行帶來競爭加劇,隨之帶來分化,最后才有轉型升級。目前企業、行業和地區顯現的結構分化,正是中國經濟一個顯著的特征。這樣,優秀企業逐步顯露出來,“所以我們要順應這個趨勢,而不是阻擋這個進程。”劉世錦建議,企業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才能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對于這一愿景如何實現,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制造2025》主要執筆人屈賢明認為,智能制造和工業強基是關鍵。
屈賢明說,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相結合,為中國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屈賢明認為,我國在工業基礎方面欠賬太多,中國制造要由大變強,要變成優質制造而不是劣質制造,關鍵要解決基礎零部件、材料和工藝等問題。只有工業強基這個環節真正解決了,中國制造才有希望。
市場與政府需明晰定位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陸燕蓀表示,智能制造是以智能化為主攻方向,但不等于它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還是‘質造’,還是質量、品牌。”《中國制造2025》實際就是質量強國戰略。創新驅動首先圍繞質量來展開,提升品質,創造出有世界競爭力的品牌。這樣的情況下,實行強國戰略的主體是企業,強國先要強企,但目前企業的形態,產業鏈的協同創新等,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地方。
陸燕蓀認為,中國廣大的中小企業發展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這是未來在制造業領域需要加強解決的一個方面。而由制造到智造,再到質造,是符合當下實際情況的一種提法。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宋華提出,中國制造企業的戰略轉型在于供應鏈創新。
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也對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他認為,中國制造業現在主要的挑戰是整體水平偏低,趨同化現象普遍。企業的差異化和核心競爭力不強,使得制造業企業目前有相當數量處于經營困難的狀態。
許小年說,為了擺脫這個困境,需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認真執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三去”政策,淘汰落后的技術和產品,淘汰過時的產能,開辟出新的市場空間,為下一階段的發展創造一個比較好的環境。
這之后就是制造業的升級換代。許小年認為,這需要靠創新來實現。而劃分清楚市場和政府的邊界,明晰各自在其中的定位,非常重要。政府應該關注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基礎的技術開發,而技術的商業應用也就是創新的主體始終應該是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創新來自于民營企業和市場,這是有其內在邏輯的。”
許小年認為,只要中國的企業行動起來,只要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相信中國制造業的升級指日可待。事實上,正有不少企業通過積極的創新改革,在實現自身蛻變的同時,也在力推中國制造升級換代。
力求企業主體升級
作為產業的主體,企業起著“壓艙石”的作用,決定著中國制造的未來。需要深度思考的是,在中國經濟從舊動能向新動能切換起航的轉型中,企業如何從傳統制造邁向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的新型制造?如何面向市場,貼近需求,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塑造能力?
天工集團董事長朱小坤表示,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強國之基的中國制造,要通過自主創新,實現規模與品質的同步提升。他舉自身為例說,天工憑借鋼鐵工業特殊鋼的技術優勢,尋求全球的制造業轉型升級之路,在自主創新、裝備智能化、營銷網絡化等方面大做文章,已實現了高端化、定制化的生產,這種發展模式在行業獨樹一幟。
海利集團董事長李儒昌表示,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升級創新,最重要的是企業品牌的定位,以及技術改良、落后設備的改進,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品質和生產效率。中國未來的制造業就是做好品質,做好品牌,上下游協同發展。
宗申車輛集團總裁李學軍表示,企業的競爭力不管新經濟還是傳統經濟,關鍵是有沒有核心競爭力。產業升級要向未來趨勢性的產品,趨勢性的行業去發展。
和君咨詢集團合伙人楊紅強認為,從實踐來看,制造企業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市場需求下降,產品附加值不高等。但從經驗來看,可能更大的困境來自于兩個層面,一是資本金,二是人才的觀念。從長期來看,互聯網會變成一個軟件企業,一個服務企業,一個大數據公司,真正能夠實現平臺化生態化建設的,一定是極少數的行業龍頭。互聯網之外,還有系統的打造。一是供應鏈管理系統,來降低綜合采購成本。二是生產系統,怎樣提高生產效率。三是市場開拓,無論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如何建立機制,吸引人才。四是多層次的銷售系統。
單位名稱:山東省特種設備協會賬 號:1602023919200059151開 戶 行:濟南工商銀行趵突泉支行稅 號:51370000MJD6177755
聯系地址:濟南市華能路89號山東質監綜合服務大廈2樓205室郵政編碼:250100 傳 真:0531-55692988綜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訓 部:0531-88023952 0531-88023939 評 審 部:0531-88023938 學術交流部:0531-8802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