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低碳者得先機
——從名牌企業實踐看中國低碳經濟發展之路
編者按
低碳經濟的關鍵,就是要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摒棄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兩會”期間,關于低碳經濟的提案受到高度關注,據悉名為“關于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提案”已被列為會議“一號提案”。在低碳經濟時代,如何發揮中國自有技術和品牌優勢建立起中國特色的低碳產業發展之路,聯想、皇明等名牌企業的做法,具有示范作用。
□ 本報記者 杜 吟
“3月12日,我們將在聯想北京總部召開一個持續改進論壇會,內容就涉及有‘低碳產品’部分。”聯想集團六西格瑪黑帶大師季維東說。
聯想希望在自己的電腦上貼上一個“碳標識”。這些小標簽將告訴消費者這個產品從原料到成品整個過程中所消耗的二氧化碳的數量,讓消費者對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破壞有一個量化的認識,并做出自己的選擇。
不過,要想知道計算機的生產過程中排出多少二氧化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數據就不容易收集。因為很多數據不在聯想公司內部,其生產過程的數據散落在上、下游整個供應鏈的企業手中,甚至有不少回收過程中的數據在消費者的手中;而且很多核算標準都是歐美國家的,不一定符合中國的國情。
于是,在2009年11月,聯想開始了和外圍研發機構的合作。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統分析和市場分析研究中心就是其中之一。早在2008年初,該中心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資助下開始了11種常用的終端消費品碳含量的計算,2009年11月該中心出臺了《消費品碳含量研究》的報告。
“我們真的開始做了之后發現接下來還有很多路要走,比如有些可能要涉及到國家的目標,有些產品可能也會根據國家、省份和城市需要做一些調整。”最早進行這項研究工作的聯想集團工程師龔勛說,目前,他們已經相應地收集了一些數據,并對這些數據做個轉換和認證,希望最終用最權威的數據來得到一個最可信的結果:究竟一臺聯想的計算機產品中有多少碳含量。這個工作的成果是:部分產品已經在去年全球氣候大會上展示。
目前,聯想在低碳產品上可以說是實現了全民總動員,并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聯想進一步完善了環境管理體系,并制定了到2012/2013財年將碳能效提高10%的目標;在公益創投項目方面,在2008/2009財年,聯想聚焦環保領域啟動了第二期公益創投計劃。與此同時,聯想持續加大對IT節能技術的研發投入,致力于成為環保先鋒。2008年,聯想全線產品平均能耗同比下降19%;推出的資產回收服務,幫助商業客戶妥善處理各類品牌的廢舊電子產品,切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保護了自然環境;2009年初,所有聯想ThinkVision顯示器及“ThinkPad W700與W700ds”移動工作站的能效水平都提前達到“能源之星5.0”標準。
更精確的說,“低碳”在聯想已經成了一個全員、全系統工程。近年來,季維東所在的質量管理部門采取了許多有利措施,例如采用精益六西格瑪、持續改善小組活動、員工建議等,通過做項目、技術改進,嚴把上、下游生產工序質量關,把生產環保低碳產品作為重要的生產目標之一,從源頭上控制產業鏈質量,為聯想的“碳標識”貢獻了一份力量。“接下來,為了100%的消費者滿意,我們必須往‘將碳能效提高10%的目標’努力。”季維東說。
2月5日,皇明冬冠熱水機登陸南極啟動儀式暨皇明與中國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戰略合作說明會在北京進行,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負責人在發布會上宣布皇明“冬冠”熱水機成為“中國南北極考察隊獨家專用產品”。
“酷寒、烈風、強紫外線”的南極挑戰著人類生存極限。作為地球上最后一塊未受污染的凈土,南極科考隊員對日常日用品的選擇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不僅要保證極寒環境中的正常使用,更要最大程度上減少污染,保護極地環境。可以說,皇明能成功“中標”南北極考察隊,是其長期以來堅持低碳需求,專注可持續的結果。
據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介紹,由于太陽能行業發展時間短,進入門檻低,一些企業采取低價競爭,銷售的組裝式產品質量很難得到保障,更不要說低碳產品了。但皇明堅持高標準,低碳生產。如目前國家標準不足20部,國際標準不足50部,而皇明的企業標準是350多部,僅“冬冠”熱水機單機就應用了29項專利技術、144項檢測標準,經過1326道檢測工序,保障了熱水機從主機到控制系統、管路、配件,甚至一個小小的尾座都有專利技術保障。
來到皇明集團中國太陽谷日月壇大廈,四季常溫的感受來自于皇明集團自主研發的大型太陽能空調系統。該系統比常規制冷方式節能60%,可滿足日月壇11層大樓45%的制冷負荷,每年節電達100多萬千瓦時。除日月壇公共建筑之外,皇明在建的國家級節能示范小區——蔚來城,優先使用太陽能空調系統,將太陽能與土壤源熱泵空調系統有機結合,實際運行比常規能源方案節能40%,而且只需消耗少量的電能就可達到3—5倍的效果。行業人士指出,皇明已率先將太陽能空調系統發展成熟,并在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上做了很好的示范,大力推廣太陽能空調可以大大減輕用電的壓力,為國家節能減排事業做貢獻。
聯想、皇明還只是個案,在低碳經濟風靡全球、中國日益重視低碳產業的情況下,如何發揮中國自有技術和品牌優勢,建立起中國特色的低碳產業發展之路?
“一靠核心技術,二要有中國特色。”德利國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杜德利舉例說,如光電、風能、生物質能等都走過或正在經歷同樣的歷程:利潤誘惑——瘋狂投資——產能過剩——泡沫破滅。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在于沒有核心技術。與之相反的是,我國像皇明這樣的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在一無先例、二無引進、三無成熟市場的“三無”情況下,經過十多年發展,創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太陽能工業體系,實現了西方發達國家30多年沒有實現的夢想。因此,必須重視和引導自主品牌在低碳產業中發揮作用。其次,低碳產業發展不可能照搬發達國家的模式,而應該建立一套合理自主的“中國模式”。比如重視整合運營和系統集成發展起來的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經驗值得推廣。整合運營可以為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個學校,甚至一座城市提供從能效評估到節能改造乃至新能源系統應用的全程綜合集成方案,從而最大限度的節能減碳。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楊宏偉認為,低碳經濟應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在經濟發展中盡量減少碳排放;二是提倡環保的生活方式;三是促進低碳產業自身的發展;四是促進碳金融、碳交易的發展。對于企業來說,最主要的是減少碳排放,促進低碳產業自身的發展。可喜的是,目前,環保和發展低碳經濟在政府層面已經贏得了極大的重視和共識。據報道,國家正在研究制定中的扶植政策有《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發展低碳經濟指導意見》和《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等。“因此,從這個層面上說,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未來博弈市場的主要競爭優勢。得低碳者得先機,得市場,得效益。”楊宏偉強調。《中國質量報》
單位名稱:山東省特種設備協會賬 號:1602023919200059151開 戶 行:濟南工商銀行趵突泉支行稅 號:51370000MJD6177755
聯系地址:濟南市華能路89號山東質監綜合服務大廈2樓205室郵政編碼:250100 傳 真:0531-55692988綜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訓 部:0531-88023952 0531-88023939 評 審 部:0531-88023938 學術交流部:0531-8802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