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負責全市地溝油回收處理的企業向本報反映,有人未經許可,偷撈龍灣一家餐廳隔油池內的地溝油。事發后,兩名涉事人員一人逃脫、一人被警方控制。目前,龍灣公安分局蒲州派出所已介入調查。報警人是溫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其公司擁有對市區各類單位產生的餐廚廢棄食用油脂收集、運輸和處理的特許經營權。
“治大國如烹小鮮”,民眾烹小鮮,也能進入國家領導人的視野。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時,詢問北京市政管委負責人,“地溝油哪去了?”“沒去搞麻辣燙吧?”幽默言辭中,映照出總書記對民間敘事的準確掌握,對百姓餐館的深度關切,以及對民眾焦慮的感同身受。曾有統計稱,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300萬噸。按照比例,每吃10頓飯,可能有1頓碰上的就是地溝油。地溝油哪去了?總書記在問,普通公民也在問。這是一個令人震驚而又黯然的現實處境。
地溝油哪去了?去了該去的地方,而不是民眾的餐桌,不是路邊的麻辣燙,也不是重新流入市場,民眾才會如釋重負。可是在溫州,據估計,回收公司每天大約能回收40噸餐廚廢棄食用油脂,而目前每天的回收量不到300公斤。業內人士稱,“不翼而飛的油脂都被人偷走了。這些人把油偷去,經過加工處理,再重新流入市場,牟取利益。”如此景象,令人焦慮。
眾所周知,地溝油可變廢為寶,為了斬斷地溝油流入市場的路徑,早在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就下發《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商務部門、質檢部門、工商部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衛生部門等各有關部門,要按照部門職責和食品安全整頓任務分工,認真安排和做好有關工作。同時還要求建立健全全程監管和執法聯動機制。”各地也制定了相關規定,由專門的公司回收利用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比如《溫州市區餐廚垃圾管理辦法》規定,禁止未經許可,擅自從事餐廚垃圾收集、運輸或者處理。良好的制度設計還需要不折不扣的貼地而行。在一些地方,盡管不缺規定,但現實情況不容樂觀。
由專門的回收公司回收餐廚垃圾有其必要,但回收公司往往力有不逮,更何況它們沒有執法權,餐廚垃圾能不能真正被收集、運輸和處理,是個未知數。而地溝油的監管問題由商務、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管、衛生這五大部門共同監管,任何一個環節有漏洞,都可能埋下隱患。因此,監管部門必須提高守土有責的意識,首先管控好餐飲企業,堅決防止餐廚廢油進入非法商販之手或流入下水管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地溝油也曾經在發達國家猖獗,后來之所以銷聲匿跡,仰賴于嚴厲治理和堵疏結合。據報道,德國的做法是,餐飲企業產出的每一桶泔水都必須有“身份證”,從產出、回收到利用都嚴格記錄在案。美國的經驗是,餐飲企業如果私自將廚余廢油賣給非法機構或個人,一經發現將被停業。而日本的方式更具建設性,提供政府補貼,幫助回收企業提高技術能力,能夠有效地把廚余廢油轉化為生物燃料等等。
見不得光的地溝油,其流向關系到民生民意,也關乎治理智慧。誰也不愿意吃地溝油長大!有朝一日,地溝油都到了它該去的地方,“地溝油哪去了”才不會成為新聞。
轉載自溫州都市報
2014-02-27
|